查看原文
其他

张謇的家国情和水利心

河海大学 2022-08-31

11月12日下午,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情况。习近平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一生关注和致力于我国的水利事业,于1915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培养水利技术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教育实业救国志,图水利为先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春,42岁的张謇科举“大魁天下”,被清廷授翰林院编撰,从此声名鹊起。其后,张謇转而兴办实业、涉足教育等领域,成就卓越。他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民族纺织工业——大生纱厂、兴办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博物馆……张謇是清末民初我国兴办实业和教育的先驱,这些丰功伟绩都广为世人所熟知。然而,他作为我国著名的近代水利大家,致力于江淮、黄河的治理,担任全国水利局总裁,为我国水利事业呕心沥血近40年的伟大实践及水利思想却鲜为人知。


张 謇


张謇是我国近代的水利大家,他在丰富的水利实践基础上,开创了我国近代水利高等教育之先河,是我国近代治水的开拓者和水利教育的先驱者,著名水利学家宋希尚尊奉张謇为“近代水利导师”。在《张季子九录》中的“政闻录”中,水利文献超过百余篇,涵盖了公文、信函、方案、讲稿等多种类型。1930年,张謇之子张孝若出版了《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这是最早有关张謇生平最全面的记载,其中包含了《治水及改革盐法》《浚治运河、长江及开辟吴淞商埠》两个章节,和水利息息相关。


张謇因水利贡献而获得的勋章






横流浩劫永断绝,拯救数兆黎


(一)热心黄患,初涉水利亲勘察


清末之际,河事糜烂,水患频仍。1887年(光绪十三年)“八月,(河)决郑州,夺溜由贾鲁河入淮,直注洪泽湖。”决口宽达二百余丈,水势汹涌,泛滥成灾。张謇应开封府尹孙云锦之邀,助其治黄救灾。为了取得第一手治黄资料,他多次冒生命之险沿河乘舟,查看水势,探寻黄河水灾发生的原因。而后,张謇在《论河工五致倪中丞函》中提出“塞为目前计;疏为久远计,而亦即为目前计”,认为“盖河身深远宽通,一经挽制,大溜水势就下而趋,并归正道;决口浅涸,堵塞易施。然则二者犹裘之领,网之纲……”


张謇建议使用堵塞并举,分流入海的系统黄河治理方案,并主张趁黄河漫流之际,将黄河疏浚,复禹故道,分为数支经由山东入海。为了落实这些主张,张謇甚至对所需器具(包括先进的外国机器)、经由路线、人工来源等都做了详细规划。


张謇的部分治水著作



(二)情定淮河,矢志不移为周祥



1887年(光绪十三年)11月,报国无门的张謇辞别孙云锦南下,归籍途中,张謇路经苏北。眼见黄河之水滔天蔽日,漫流南下,淮河流域人民饱受其苦,他索性在淮安住了下来,详细调查了解淮河流域的水情及受灾情况。十多天的所见所闻让他从此与淮河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尤其是张謇后半生,他先后22年担任全国水利局总裁、导淮总局督办、治运督办、江苏新运河督办等职,对淮河治理用力尤多。


1912年,国民政府成立。年底,张謇代皖苏都督导淮,治理水患,同时痛斥清政府“专制之国,有君无民,故置民之疚痛愁苦,漠然而不顾”。恳请为大局计,当机立断,从速施行导淮工程。1913年4月,张謇任导淮局督办,当时各省水灾严重,成千上万的灾民流离失所。12月,政府扩大导淮督办为全国水利局,令张謇兼全国水利局总裁。


张謇任职后发表了《条议疏浚全国水利呈》,提出了治理江河,设立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筹建农业地产银行等主张。同时聘请荷兰、美国、瑞典等国水利工程专家给予技术上的辅助,按全国最大、次大应治河流,分工程主次,全面制定全国水利计划。将导淮列为水利“四端之首”,“必淮甸(淮河区域)逸(安定)而后东南安,必淮流治而后淮甸逸”。


张謇聘请的荷兰工程师特来克主持修筑的七孔水闸


1919年,张謇在《江淮水利施工计划书》中明确提出了“七分入江,三分入海”的主张,治淮思想渐趋完善。但当时的北洋政府比之清廷若一丘之貉,所有的设想、计划几乎都被束之高阁。1924年,深知已治淮无望的张謇让清江浦测量局将12年测量之成果汇订成册,付梓出版,并亲为之作序。对此时的张謇来说,也只能将毕生的心血化作此书,以待后来者了。


(三)立身长江,保坍护乡机构设


张謇对于长江的关注始于1894年殿试,当时张謇在河渠策论中提出了“治水先从下处入手”的治江主张。其后,张謇又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治江三说”理论:为治全江计应呈明政府,联合湘、鄂、赣、皖、苏五省水利人士,设立长江讨论委员会,以南京为会所;由湘鄂皖赣四省遴选优秀知识青年四五十人进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习;为江苏计,境内长江干流宜作统一规划,分段治理。“治江三说”对我国长江治理影响很大,有力促进了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的成立,对后来改组而成的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的治江规划也有相当影响。
1919年冬,英国商会以长江航道阻滞为由在上海集会,通过了设立“长江委员会”的议案,并转达北洋军阀政府。次年冬英国商会再次宣称如我国不能照办,该会将联合其他国家擅自设立治江机关。张謇等人意识到:“若待外人提出要求,或竞越俎设立,非特国体攸关,授人以柄,而吾国偌大之天然利权从此被外挟制无可挽回,贻害于将来之农田水利、商业、交通,诚非浅鲜”。在他的策划下,由湘、鄂、赣、皖、苏五省共同组成的“长江委员讨论会”成立,即现在的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前身,主要负责长江整治工作。

张謇发起成立了水利会


张謇治江主张的提出及治江机构的组建,都是长江水利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大事,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引起国人对长江问题的关注,同时也对后来长江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海垦牧公司水渠 


储才治水创“河海”,躬身方针定


张謇作为北洋政府实业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应时而动,八方呼吁,四方联络,请求创办一所学校,专门培养水利工程人才。当时,经费问题是办学的首要难题,张謇数次呈文申请财政拨款,但均石沉大海。鉴于此,张謇提出了一个解决燃眉之急的折中办法。该办法主要内容是:由国家承担开办之初应急资金2万元,每年的日常费用3万元则先由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四省均摊,四省选送的学生可免交学费,并可优先接受学校毕业生,待中央财政好转后再给学校拨款。呈文获批后,张謇随即就利用其个人影响力亲自出面与四省当局商定具体办法。
与此同时,张謇开始了学校的选址。对于选什么地方可办这所学校,张謇极为重视。为节省开办费用,尽快招生开学,张謇决定临时借用校舍,并利用曾任江苏省咨议局议长的影响,借下了江苏省咨议局(现湖南路10号)的房屋,解决了校舍问题。在张謇的反复呼吁与四处活动下,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校址、经费、师资等问题,历时两年多,终于逐一得到解决。


1915年校舍(现南京市鼓楼区湖南路10号)


1915年,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在南京成立,张謇专程从北京赶到南京参加典礼。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水利技术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也是辛亥革命后南京地区第一所招生开课的高校,它成为我国水利高等教育百年历史的肇始。

 

1915年开校典礼(第一排左10为张謇)

河海建校之初,即确定了三条教育方针:“注重学生道德思想,以养成高尚之人格”、“注重学生身体健康,以养成勤勉耐劳之习惯”、“教授河海工程必需之学理技术,注重自学辅导、实地练习,以养成切实应用之知识”。为了贯彻这一教育方针,学校在招生中,特别强调学生“必自问志愿,实有从事河海工程事业之决心然后来学”、“必自审体格,足胜从事河海工程事业之劳苦然后来学”,招生考核上注重数学、物理、英文和图画成绩之优异。为此,还特请著名文学家柳诒徴为学校创作了校歌,因歌词辞义深奥,学生不易理解,故学生进校后首先受到的教育是讲解校歌及意义,以对学生进行爱水爱校的第一课教育。


正因为有这样的办学宗旨,学校吸引了一批有志于振兴国家民族,不怕吃苦并成绩优秀的热血青年。建校第一年共招收中学毕业生80人,编为两班,学制四年。为应导淮急需,又从中选择数学、英文成绩较好者办了一期特科,学制两年,“授于切要功课,冀急可致用”。


学校从欧美各国购进大批现代科技图书及仪器设备,设有教务部、事务部、进德部、出版部、注册部、图书馆等部门,建有水力实验室、材料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测量仪器室、模型陈列室、地质标本室等多个教学单位。开设了国文、英文、图画、数学、物理、化学、测量、地质、力学、机械、路工、结构、水工、经济、体育等42门课程,采用的多为欧美教材。


当时的学生在图书馆阅览室

当时的学生在上水力学实验课



为提高学校教学水平与师资力量,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自办学伊始,张謇即聘请留美归来的许肇南为校主任(1919年改称校长),聘时任江苏省教育司长的黄炎培为学校筹备主任和前都督府秘书沈恩孚为学校筹备副主任,并且聘任了一批从欧美著名大学学成归国的专家学者任教,他们中有李仪祉、杨孝述、沈祖伟、张谟实等,以后又陆续增聘到茅以升、郑肇经、卢恩绪、赵祖康等著名教授,不少是蜚声我国教育界、科技界、水利界的前辈和名流。


河海的教学工作,强调要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专业知识,注重科学实验、野外实习和实地考察。早在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时,对于河海工程专门人才的培养,张謇就强调此专业人才培养要注重测法和算术,他认为这是最为实用,要求加强学习“河海工程上必需之学理技术,注重实地练习。”学校每学期及暑假期间都组织学生到水利工地进行实习实践,到江河湖海开展调查研究。学校还经常应政府和社会要求选派师生支援各地水利建设和抗洪救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1916年,在江苏南通测量实习


在现存不多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校刊《河海周报》《河海月刊》《河海季刊》中,刊载了多位学生的学习研究成果,如《发展中国水利概论》《太湖流域工程规划刍议》《吴淞改道出海之提议》《川沙县横沙乡保坍计划书》《勘察徐属八县河道情形报告书》《直隶河工积弊之讨论》《改进大黑河水利大纲》《绥远水利考察记》等,足见学校当时学习研究风气之一斑。


当时的《河海周报》《河海月刊》《河海季刊》


1918年成立的顺直(后改华北)水利委员会、督办运河工程局,1920年成立的督办苏浙水利工程局、督办太湖水利工程局,1929年成立的扬子江水利委员会等流域机构和地方水利建设单位与管理机关,很多技术和管理负责人都是河海人。因对水利工程作出实际贡献,学校师生屡获政府表彰并有数十人被授予“河工奖章”。此外,学校还非常重视学生的品行修养和体育训练,设有进德部和体育部,并对表现出色者给予奖励。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因师资力量强、学生管理严、教学质量高,形成了“勤苦纯朴之校风”,并深得社会各界的好评,成为国内工程院校的佼佼者。从1917年第一届毕业生到1927年河海并入第四中山大学止,10年间共为我国培养水利和土木类学生233人。在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早期的毕业生中,产生了张闻天、沈泽民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汪胡桢、须恺等水利工程专家,许心武、沈百先等教育家和专家型高层管理者。1931年,中国水利工程学会成立,至1949年共产生了十一届委员会,历届会长均由河海人担任;1935年,我国第一个现代水利科学研究机构“中央水工试验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前身)成立,至1949年的历任所长亦由河海人担任。


河海首届学生、曾任国民政府水利部政务次长的沈百先这样描述母校:“水利之有正式专门学校教育,始于民国四年南通张公季直(謇)在其实业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任内首创之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欧美教育及工程专家来校参观,惊为世界仅有之水工大学,赞誉我政府贤明远大之措施,以水国著名之荷兰,且派员观摩,计划仿办,对倡办人谋国之忠、眼光之远,备致敬佩。”






斯人曰去云雨泣,笃育千百世


“以为天下无不可成之事。事之艰难颠沛而不为,成于何望?况地方水利与人民利害有切身之关系者乎!” 张謇暮年,政坛归隐,实业衰落,唯有水利事业仍萦绕其心,他自己说水利已耗费他“数十年之研究,十余年测绘筹计”。1926年,张謇为防汛而巡视长江南堤,不慎受风寒,后转为伤寒,终于不治,享年72 岁。



张謇去世后,河海工科大学全体学生共致哀悼


张謇自1887年初涉水利,一生关注和致力于我国的水利事业近40年之久。虽然,终其一生,由于时代和技术等方面的局限,张謇在治水方面成功的事例较少,大多皆功败垂成。但即便如此,张謇对我国水利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他为我国水利建设作了大量基础性和建设性的工作,许多资料甚至一直沿用至今。他创立的多所水利机构、院校等更是为我国近现代水利开发培育和储备了众多水利科技人材。


时至今日,张謇的水利思想、水利高等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当前建设行业特色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仍有极强的借鉴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新时期的河海人,更应该传承这种精神,涵养这种品质,在治水兴邦的伟大征程中彰显出更多的河海担当,发挥出更大的河海作为。













文字:档案馆、校史馆 李舍梅

编辑:小海螺记者团 卜王超;柏蓉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